惊涛骇浪中实现自立自强——政府工作报告下的未来中国科技产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其中不管是回顾部分还是未来工作建议部分,“科技”板块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回顾部分,政府工作报告点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2023年才过去三个月,国际上美国已完成了和荷兰与日本的对华多边技术出口管制谈判,国内也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监管和抵制。中国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科技竞争和挑战。
01
背景:风高浪急的时代如期而至
科技领域,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国家长期发展都面临较高的挑战。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正在面临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
同样的词汇在2023年1月31日的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再次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对未来可能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必须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多次提及的“惊涛骇浪”对应的正是我国在科技领域面临的内忧外患。
第一大内忧是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基础研究是一切前沿科技突破和创新的基础。这一点在第三次集体学习中着重提到: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不管是面对在包括人工智能的新兴科技领域,还是大国地缘科技博弈,我国都还未掌握根本主动权,其终极原因还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使我国处于引领生产力潮流和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部分提出,“(当前我国)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相对应的根源也是这点。
第二大内忧是如何将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第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到,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创新生态不是完全的计划科技,也不是放任市场的自由探索,而是将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握趋势和需求的关系。
尽管长期以来举国体制和现在的新举国体制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何在当下的时代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中国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也一直在强调加强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尤其是大型科技企业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使得我们现存的科技创新体制更能留住人才、发挥处于体制内和市场机制下人才的作用。根据马可波罗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报告,美国相对于中国更能吸引更多的顶尖科技人才进入科研工作中,创造价值。而人才正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如何培养、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是目前科技创新的另一大难题。
目前的外患最主要是美国对我发起地缘科技攻势。首先是近年来美国不断给出口管制加码,确保不再有任何美国公司将尖端技术流入中国。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实体清单对我企业的制裁和封禁。
2018年中国只占实体清单的14%, 而到2022年中国则占了29%,从130条直线上身到532条。目前在该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包括电信通讯领域(华为)、人工智能(SenseTime、Megvii、iFLYTEK) 、半导体(中芯国际、海思、Phytium)、数码相机(海康威视、大华)、无人机 (大疆)、网络安全(奇虎360)和超级计算机(中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
其次是给盟友和其他国家加压,一同配合美国的出口管制。为了阻断中国获取尖端技术的替代路径,拜登政府正在利用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关键咽喉的地位,联合其他国家使美国的出口管制变成一道针对中国的全球铁幕。在拜登的推动下,近期美国与日本和荷兰就对中国芯片出口限制达成协议,将美国于去年10月采取的一些出口管制措施扩大到荷兰和日本的企业。而未来,拜登的这种多边出口管制策略将会切断更多的技术流通路径,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了我们唯一的选项。
02
产业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
地缘政治冲突在欧洲仍在持续,在东亚也愈发紧张,而地缘科技的中美争端则早已打响。双方都在加强各自产业链的安全性和自主性,美国以“小院高墙”的方式扰乱原有的国际供应链,以多边出口管制的方式试图对中国科技进一步“卡脖子”。面向未来,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内忧外患?2023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两个要点进行阐述。
一是产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这也是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企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经贸活动中,也与当下的全球科技创新的生态紧密结合。而这个生态的主持者和主要供给者都是美国(企业)。但目前美国一方面在技术和硬件供应层面对中国“脱钩”,另一方面在全球市场中排斥中国的数字科技、通讯技术企业。这种做法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产业安全隐患。
因此未来中国势必要加强产业层面的自主可控,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提高在双循环格局下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这需要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出海企业共同的工作和努力。
二是科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科技创新领域如何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未来一届政府需要探索的重点方向。
一方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做好举国体制和市场体制的衔接工作。
部分基础研究比较容易转化为应用性研究并发挥商业价值,企业是有能力也愿意投入资源去进行研究。在这方面,需要彻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部分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而部分基础研究无法快速转化为应用性研究,比如量子物理等,企业缺少商业动力。国家则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投入,衔接好市场和国家两种资源配置模式,更高效合理地进行扎实科技研究。
在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大国地缘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产业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了出来。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中国既需要发挥政府的关键作用,也需要利用企业的主体地位。内外兼修才能应对内忧外患。
——END——
全球政经观察·科技巨头系列:
1.俄乌冲突: 一场被严重低估的“科技巨头交锋”
2.懂王归来:Twitter“王位”空缺的682天 | 系列一3.马斯克捅破了美国政治旋转门的窗户纸 |系列二
4.推特正在推开美国新的政商“旋转门”5.硅谷巨头大裁员背后的美国科技凛冬 | 系列三
6.硅谷凛冬之下的科技巨头战争|系列四7.坐在美国监管火山口上的TikTok |系列五8.亚马逊史诗级裁员:科技凛冬背后的生产力之殇 | 系列六
9.智子拜登,“锁死”科技巨头?| 系列七10.“美国一感冒,印度就高烧” |系列八11.百亿补贴“拼一刀”,微软对ChatGPT下重注意味着什么|系列九12.“科技冷战”前夜,本次中央集体学习透露了什么信息?| 系列十13.拜登国情咨文打造对华科技铁幕,中国如何接招?|系列十一14.印度!又是印度!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线的关键节点|系列十二15.美国新衙门欲关TikTok,就因为“垃圾化”?| 系列十三
16.ChatGPT:是玩具还是生产力?| 系列十四17. 30天内卸载TikTok,美国又双叒叕掀桌了 | 系列十五18.ChatGPT又放大招,有个“鹰爸”,不会以后AI都跟它姓吧?| 系列十六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
观察者网公共与战略事业部总监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